close
Collective Autistic Hubristicism

有一個單字,驚人的佔了好多版面。它不像「歐巴馬」這樣橫掃數十天,但它卻固定幾天就會出現一次,幾周就上主流媒體一次。這個單字叫「Autism」,原來是一種「自閉症」,這種症的特色是社交障礙,說話遲緩,動作喜歡重覆;最重要的是,喜歡待在家裡、足不出戶!

奇怪的是,一般討論「自閉症」,應該是太害羞?太不擅與人互動?但,這些文章的討論,可嗅出美國對「autism」的看法其實比較趨近某種「自我中心過強」。過於自我,所以不願索群,因此我將此字翻成「封閉式的自我主義」。這個字最近不斷被拿出來討論,也是因為最近美國發現關於autism的數字不斷的創新高,而且是離譜的高!上周路透社有一篇報導,他們發現,從1990年代來,5歲以下有封閉式自我主義的孩童,已經從1990年的每一萬名0.8位,到了2006年,每一萬名已有11.2位!才短短15年,就成長了整整14倍!

美國人不解,Why?不久前在《科學美國人》有一篇文章說,他們發現在Cascade山,同樣的溫度與環境,山的西邊較為多雨,山的東邊比較出太陽,於是,多雨的西邊居民出現「封閉式自我主義」總數便比晴朗的東邊的還多四倍。然後他們就在研究,為何下雨會帶來「封閉」?他們說,常下雨的地方,小孩就會看比較多電視,影響群性;或許因為比較少在陽光下,小朋友的皮膚會缺乏維生素D,而維生素D是大腦開發的一個重要營養。他們還懷疑,是否因為是現代家用的某些清潔濟造成這樣的問題,待在家愈久反而就愈「走不出家門」。另一個可能的關鍵是,美國衛生部門不斷的在擴大「封閉式自我主義」的定義,不過他們計算過,就算回覆到原先的定義,該數字依然成長了7倍,所以美國人真的患了 「封閉式的自我主義」,而且很嚴重。

而這篇「封閉式的自我主義」應該和另一篇一起服用。幾個月前,我存檔另一則新聞,這篇指出UC Davis教授所做出的研究。他們是在證明心理學家提出,對「成功學」的認知有兩種,一種叫「authentic」,正統式的,另一種叫做「hubristic」,中文找不到翻譯,可暫稱為「H式主義」,這種H式主義,說穿了就是一種「美國式的超級自大主義」。前者是說,我厲害,因為某個某個原因,譬如,我有努力過,我有經驗,我有……或許還加一些運氣和時效性,所以,我成功了!而後者「H式主義」則是說,因為我太強,所以我很強;因為我太棒,所以我很棒;因為我就是會成功,所以我成功……這種沒有前因後果的自信,就叫做「H式主義」。

科學家找來99位UC Davis的學生過來作實驗,先請他們回想一下,一生中曾經歷過的最大的「驕傲」是哪一次?然後也請他們寫下,目前一生中,覺得自己受威脅的程度,來計算他們心中的不安全感程度到哪裡。這麼簡單的實驗,他們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──

比較有安全感的,他們就會寫下「我自己得了XX獎」,這個是他最大的驕傲,這就是正統式的成功心態。而比較沒安全感的,就會寫下「某某足球隊得了獎!」這是他最大的驕傲,科學家說,這是盲從的集體式的驕傲。科學家說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「成就慾」,但這種成就慾,混得愈好的,就會將這種成就慾專注在自己的努力上面;但混得較差的,成就慾其實是建立在「我屬於某個族群」上面。換句話說,你看到社會上很多分成你一邊、我一邊的,往往是在各自努力中得不到結果,只好以這樣來得到他所沒得到的成就感。

科學家再讓這些學生看一下當年UC Davis打敗史丹佛足球隊的新聞,然後問他們,UC Davis為何會贏?結果發現,正統型的都說,是因為努力啦、球員策略正確啦、教練戰術運用良好等等,而有一批學生H型的,則會說,「他們就是厲害,就是棒!」「就是運氣會特別好!」

這篇文章其實是負面的文章,但是從這則研究中,我們證明一件事情:團體的組成一個集合式驕傲(collective pride),容易幫助我們打敗不安全感。

哪個民族就有哪個思維方向,美國人講「封閉式自我主義」和「H式主義」,剛好是光譜的兩個最極端。「封閉式自我主義」(autism)是過度的離群索居,但可以自己產生自己的想法,而「H式主義」又是太過於附合群眾,只是從群眾去得到自己的想法!從這邊我想討論我們是否有一個比較介於中間的方式──或許將它叫做Collective Autistic Hubristicism,「集合式的封閉型驕傲」(註:hubristic名詞為hubris但就是要叫ism才會有感覺)。這裡想表達的是,每一個不一樣的人,各懷著各的夢想,也知道,說服大家並不是容易的事,但是大家就是走過來,來集合起來。大家喊的不是一個口號,也沒有一個對象,沒有一個訴求……但我們都看到了,對方的存在。對方的支持。這樣就好了。然後,對話。Sweet100就是這樣的活動。志願工作團隊的努力下,昨晚Sweet100在台北辦了第一場,由大莓羊主講,關於它的文章明早就會推出。有趣的是,從志願工作團隊的組成,以及到場的來賓,來自不同的背景,沒有共同的目的,就是來參加一場「正面的」、「帶來能量」的活動,堅持要正面訊息,這樣而已。目前尚未問現場工作幹部感想,但這是目前我感受到最大的感動點,這是一場完全分散式的集合活動,這是一場「集合式的封閉型信念」的活動。

經濟不好,除了讓大人沒工作,最大的問題會出現在小孩身上。尤其我們這些大人剛好都經過了經濟成長的時期,我們長大的過程中,看到我們社會是一直往上衝的,而,這些孩子這段時間經過的卻是「持平」甚至「下滑」的,尤其最近的「向下俯衝」,在一連串的壞消息在還沒結束前,會造成什麼樣的社會層面的「後遺症」?如果有後遺症,那我們現在能做什麼?

創業家的正面態度,不再只是鼓勵自己,現在竟然也有機會貢獻一點點社會責任了。

(摘自 Mr.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per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